<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樂山大佛

更新時間:2024-06-11

樂山大佛
別名
樂山大佛,樂山大佛景區
官方網站
點擊查看
門票參考
80元/人次
開放時間
08:00~17:30?
適宜季節
春秋季
建議游玩時間
4小時
旅游景區級別
2011年(5A)
遺產項目編號
779(世界文化與自然)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第二批(唐)
所在地/隸屬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凌云路中段2435號

樂山大佛簡介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較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樂山大佛景區地處凌云山中部,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長約3.5公里,面積約0.6平方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終年蔥蘢,山下三江匯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譽,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1984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入選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

上世紀80年代發現了樂山睡佛,而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樂山大佛剛好位于樂山睡佛的心臟處,構成了“心即是佛”千古奇觀。

樂山大佛主要景點介紹

樂山大佛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載。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較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

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又稱“隱型睡佛”,位于樂山城側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形態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由烏尤山、凌云山和東巖連襟而成,南北直線距離約1300余米,頭南足北仰臥在三江之濱。巨型睡佛之“佛頭”較為惟妙惟肖,烏尤山為“佛頭”,景云亭如“睫毛”,山頂樹冠各為“額、鼻、唇、頜”,富有神采;凌云山棲鸞、集鳳兩峰為“佛胸”,靈寶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東巖南坡則為其“腿”。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處,似乎正好應驗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間“圣人出于腋下”之說,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

“巨型睡佛”的形成,究竟是天造地設,還是古人匠心?一時眾說紛紜,為“巨型睡佛”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觀賞“巨佛”的較好位置是在樂山城東樂山港碼頭一帶,在此處望南眺望,但見碧水云天之處,巨大的佛體橫空出世,安詳自如平臥江面,雄姿健影妙趣天成,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東方佛都

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東方佛都,于1994年5月在中國樂山市建成開放。它距世界聞名的樂山大佛僅一里之遙,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集中仿制了國內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曲折蜿蜓地構成了壯觀的佛教畫卷長廊,采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充分體現了中國佛教和東南亞佛教藝術的風格。這里,有當今壯界較大、體長170米的巨型臥佛,有我國歷代佛像精品,以及東南亞和印度、日本等國家、地區的著名佛像,還有占地800多平方米的佛教藝術精品陳列館。

東方佛都既不同于微縮景觀,也有別于古人造像上大而粗糙,力求大而精美,仿中有創,重在神似,遠觀氣勢磅薄,近賞雕琢精細,可令君領略佛教藝術的博大精深。

靈寶塔

靈寶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聳立在凌云寺后的靈寶峰巔,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十三級。塔體中空,內確”石階沿塔軸盤旋至頂。塔頂為四角攢尖式。靈寶塔的結構和風格與西安小雁塔相似。

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處眺望。登臨塔頂,視野開闊,東面山巒重疊,氣勢雄偉;南面可見藏經樓、東坡樓;西面江水似天外瀉來,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鳥瞰樂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鳳俯臥在綠波之上。真是東西南北,氣象萬千。

根據山川形勢,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如今,靈寶塔已成為嘉州古城的一座標志,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凌云禪院

凌云禪院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墻碧瓦,綠樹掩映。天王殿前是參天古木楠樹,殿外兩側分列著四座明清兩代重修寺字的碑記。殿內正中塑像為彌勒坐像,皤腹歡顏,俗稱“大肚羅漢”。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攢眉怒目,威武雄壯。天王殿后為韋馱殿,供奉木雕裝金的護法神韋馱.穿過天王殿,為明代建筑大雄寶殿,是僧眾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正中端坐釋迦牟尼三身像(今身、應身、報身),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背面是新塑的凈瓶觀音,兩邊分列文殊、普賢、地藏和大勢至四菩薩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寺內最后一重殿是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從它的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風格,在寺字中別具一格卻另有一番情趣。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師、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目前,凌云禪院已開辟成“樂山大佛陳列館”,館內陳列大量實物、文獻、圖片和模型,展示了樂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歷代保護維修史,充分反映出樂山大佛不愧為世界藝術瑰寶。

佛國天堂

當人們參觀樂山大佛之后,左行不到200米,頓覺梵音繞繞,古剎生輝,在一座古樹參天、松竹蒼翠的丹霞峰上,涌現出一座巍峨壯觀的仿唐古式官殿,它就是樂山大佛文化內涵的延伸景觀——佛國天堂。

佛國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畫、彩繪為一體,景色優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橋、天門、天梯、云臺、云梯、三大寶殿等12個單體,彌勒金佛安樣高座,大肚佛爺笑臉迎賓,仙女飛天,巨龍盤繞,雕梁畫棟,金壁輝煌;1000余米的石刻長廊鐫刻有以《彌勒三經》和敦煌壁畫為依據,造形精美,妙趣橫生的彌勒佛生平和經變故事,它與樂山大佛遙相呼應,其文化內涵豐富,是游人參觀樂山大佛之后值得一游的勝景。

海師洞

樂山大佛建造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結茅于凌云山中。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云山麓,每當夏汛,江水如萬馬奔騰直搗山壁,常常傾覆舟輯,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為此,決心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減殺水勢,永鎮風濤。于是,海通禪師遍行大江南北、兩湖淮海等地,籌集人力財力,開鑿大佛。佛像動工后,郡吏勒索營造經費,激起了海通的無比憤怒,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郡吏仗勢欺人,反而說:“嘗試將來”海通大義凜然,從容“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吏因大驚,奔走祈悔”。海通這種專誠忘身之行,不僅使貪吏悔悟,也激勵眾心,克誠其志。

沫若堂

沫若堂位于靈寶峰西北一隅,由一中西合壁式的民房修萁而成,青磚灰瓦,樸素雅致。這是為紀念出生于樂山沙灣的現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的。門額“沫若堂”三字為楚圖南所書,門兩側是著名作家馬識途撰寫的對聯。上聯:峨眉鐘靈,大渡鑄魂,中華唯懷,黎庶系心,筆搖落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聯:女神驚世,屈原壯魄,雷電為頌,洪波度曲,詩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風流,高度贊頌了郭沫若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業績。

堂前約10米的臺階上,屹立著一尊郭沫若全身銅像,高約3米。雕像旁立一支6.5米高的花崗石巨筆,筆桿上鐫刻女神、屈原、鳳凰涅粱圖案。巨筆直指藍天,象征郭沫若永世不滅的成就。

凌云棧道

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有一條險峻的棧道,自上而下盤旋九曲,這便是著名的“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同時開鑿的。棧道頂端有一長廊式亭閣,這是明代袁子讓稱作“立亭上則三峨凝黛,水自天來,煙波極目,綠野無際”的近河亭。棧道第一折的經變圖雕刻精細,形象生動,人物豐腴端祥,線條優美,并刻有樓臺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共217級石階,沿崖遷回而下,可到大佛腳底。

凌云棧道被詩人們譽為“崖壁上的交響詩”。它削壁穿洞,架虛構空,藏奇露險,婉蜒曲折,似一條騰空而起的巨龍,隱藏在樂山大佛左側棲鴛、兌悅兩個11;峰的懸崖絕壁間。棧道開鑿于1983年初,1984年峻工,同年十月開放,全長約500米,北端與大佛相連,南端與碧津樓相連,與大佛右側的九曲棧道一起構成一條回環曲折的旅游路線。繞過佛腳,穿“洞天”,便到了棧道北端。相傳這里龍王太子求學于蘇東坡的上山路徑因此被稱為“三太子人海處”。往前是一段懸空架設的百步棧道”,崖壁上刻著張愛萍,馬識途等人的題詠。走在懸空棧道上,腳下滔滔江水,浪涌翻卷,過懸空棧道,攀“窄寬”低高”的險坡,上“天梯”,便可到松韻亭小憩。距松韻亭10米處有一獨立的巨石,高30多米,人稱“降魔柞”。立于降魔柞上,疊疊青巒。漠漠沙洲、渺渺煙霜、點點舟帆似二幅畫卷映人眼簾;水擊、松濤,鳥鳴像交響樂章在耳畔回蕩。離松韻亭前行,數十步便到了棧道南端一方亭,名“兌悅”。亭為鑿棧道時所建。因分為上、下兩層,又名“子母亭”。歇息于亭中,抬頭蒼峰屏峙,低首流水漏漏;回首望,棧道婉蜒曲折。大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雕鑿融為一體,美不勝收。

往前是一段懸空架設的“百步棧道”,崖壁上刻著張愛萍。馬識途等人的題詠。走在懸空棧道上,腳下滔滔江水,浪涌翻卷,過懸空棧道,攀“窄寬”"低高”的險坡,上“天梯”,便可到松韻亭小想。距松韻亭10米處有一獨立的巨石,高30多米,人稱“降魔柞”。立于降魔柞上,疊疊青巒。漠漠沙洲、渺渺煙霜、點點舟帆似二幅畫卷映人眼簾;水擊、松濤,鳥鳴像交響樂章在耳畔回蕩。

離開松韻亭前行,數十步便到了棧道南端一方亭,名“兌悅”。亭為鑿棧道時所建。因分為上、下兩層,又名“子母亭”。歇息于亭中,抬頭蒼峰屏峙,低首流水漏漏;回首望,棧道婉蜒曲折。大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雕鑿融為一體,美不勝收。

麻浩岸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四川突出的一種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著淺丘,山谷的砂質巖層由人工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遺體和殉葬品。從外部看去,是一個個神秘的山洞。這種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

樂山東漢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淺山谷的崖壁上,數以萬計。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石刻之豐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是樂山崖墓群中較為集中、較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長約200米、寬約25米的范圍內有崖墓544座,墓門披連,密如蜂房,極為壯觀。該漢代墓群于1988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壁津樓

壁津樓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觀,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從山頂俯視,好像于青山綠水間突然出現的世外仙境。從山下仰視,卻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壁津樓原址在樂山城南,建于宋代。據《水經注》和宋代魏了翁《璧津樓記》記載,璧字取青衣江出璧玉,津字是渡口的意思,故名璧津樓,已毀?,F建璧津樓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廟。

新建璧津樓具有明清寺廟建筑的特色,依山取勢,不拘一格,牌樓正坐石階,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長廊,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層樓房,并有一小院落,整個璧津樓參差而緊湊,碧瓦朱樓,組成一個輝煌秀麗、雄壯雅致的仿古建筑群。

烏尤山

凌云山對岸的烏尤山,四面環水,孤峰卓立,枝葉茂盛,翠竹陰深。山上的烏尤寺,建于唐代中葉,正殿是大雄殿,結構嚴謹,燦爛輝煌。佛殿側是羅漢堂,500余尊泥塑彩飾佛像,神采各異,十分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爾雅臺在烏尤山西面的懸崖絕壁處,是漢代文學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稜栄拧肥俏覈^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宋代文學家蘇轍在《初發嘉州》詩中寫道:“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區區辨魚蟲,爾雅細分縷。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不魚,頂有遺墨處?!闭f郭舍人長年勤奮寫作,洗硯的殘墨竟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魚頭。這樣一個傳說,反映了人們對郭舍人的敬仰心情。爾雅臺原址在現在的曠恰亭處,1921年重建時遷至現址。爾雅臺原為三層,整體相連,曲折有趣。解放后維修時拆去第二層,保留了頂層和底層。頂層后又改名為聽濤軒,爾雅臺僅余一層。

爾雅臺臨崖而立,視野開闊,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絢麗。臺內正中壁上榜書“漢犍為舍人注爾雅處”,下面嵌著趙熙《爾雅臺記》碑文。爾雅臺名聞遐爾,是烏尤山著名古跡之一、歷代名人留下了不少關于它的詩文。

實用信息

門票價格

1、樂山大佛景區門票:80元/人次(含樂山大佛、烏尤寺、麻浩崖墓)
東方佛都票價:60元/人
佛國天堂票價:8元/人
2、樂山大佛優惠票:40元/人次。
A、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學本、???,中專、初高中、小學學生憑學生證購買優惠票。
B、60至69周歲的老年人憑身份證或老年優待證購買優惠票。
C、殘疾人憑殘疾證購買優惠票。
D、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頒發記者證的記者憑有效證件購買優惠票。
3、樂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證在周末時候購票)。
4、樂山大佛游江票:舒適型游船票價150元/人,半票75元/人;經濟型游船票價120元/人,半票60元/人。1.2米以下兒童半票,一周歲以下嬰兒免票。
自2018年9月20日起,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門票價格由90元/人降為80元/人。
1、持身份證、戶口簿等有效證件的6周歲(不含)至18周歲(含)未成年人。
2、持有有效證件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在讀學生。
3、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持身份證或老年人優待證等有效證件的60周歲至64周歲者。

免票優惠

1、身高1.2米(含)以下的兒童,或憑身份證、戶口簿等有效證件的6周歲(含)以下兒童。
2、持有效證件的離休干部、省部級以上勞?;蛴⒛?、全國道德模范。
3、持身份證或者老年人優待證等有效證件的65周歲(含)以上老年人。
4、在國家非法定節假日,持身份證或者老年人優待證等有效證件的60周歲至64周歲老年人。
5、持國家新聞出版署制發的有效《新聞記者證》。
6、持有效證件的現役軍人、殘疾軍人及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及退休士官。
7、持有效證件的殘疾人(盲人和重度肢體、智力、精神殘疾人,允許一名陪護人員免費進入)。
8、持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的傷殘人民警察。
9、持有效證件的佛教教職人員。
注:為感謝全國醫護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從2020年3月23日起至2021年3月22日止,全國醫護工作者可免費進入景區游覽。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淡季(10月8日~3月31日):08:00~17:30

交通指南

鐵路:成昆鐵路橫貫市屬夾江、峨眉山、沙灣、峨邊、金口河等5個縣、市、區,乘火車到樂山、峨眉山旅游可在昆線上的峨眉山站下車,該站距峨眉山風景區大門(報國寺)10公里,距樂山市中心31公里,在峨眉火車站對面的峨眉山客運中心站內有直達樂山肖壩的快線班車。2012年底,成綿樂城際輕軌鐵路將縮短成都到樂山的距離,全程大概50分鐘。

公路:從成都到樂山走高速公路僅162公里,成都火車北站汽車站(荷花池)、新南門車站、石羊場車站有定時班車,各旅行社有旅游車,其中成都火車北站汽車站——樂山聯運車站、新南門旅游車站——樂山肖壩旅游車站、石羊場車站——樂山市客運中心站,票價大概45元左右。到達樂山肖壩車站后乘坐13路公交車可以直達樂山大佛景區,票價1元,到達樂山聯運車站和樂山客運中心站的需要轉乘公交才能到達樂山大佛景區。樂山與峨眉山市相距31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每10分鐘就有一班車。除成都和峨眉山外,樂山還有發往重慶、內江、自貢、宜賓和雅安高速公路客運專線。

水路:樂山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匯處,每天有數十次旅游班船至樂山大佛。樂山港有通達宜賓、瀘州、重慶的客輪。

航空:樂山市中心區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150公里,全程為高等級公路。市區內設有民航、火車售票處,可購買到成都發往全國各地的飛機票和火車票。

游覽路線

陸路游覽線

石窟式山門-龍湫-載酒亭-樂山大佛-凌云棧道-凌云寺-靈寶塔-沫若堂-月榭-東坡樓-碑林-佛國天堂-碧津樓-麻浩漁村-麻浩崖墓博物館-烏尤山-烏尤寺-東方佛都

水路游覽線

碼頭-觀佛樓-巨型睡佛-九龍灘-三江口-凌云山-樂山大佛-壁津樓-麻浩-烏尤山(中流砥柱)-鳳洲島-碼頭

水、陸環形游覽線

碼頭-巨型睡佛-九龍灘-三江口-凌云山-樂山大佛-烏尤山(中流砥柱)-烏尤寺-麻浩崖墓博物館-麻浩漁村-佛國天堂-碑林-凌云棧道-樂山大佛-凌云寺-靈寶塔-東方佛都

樂山大佛的來歷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云寺記》等書記載,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達90年。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離鄉別家,來到樂山凌云山下當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匯聚之處,每當汛期,山洪暴發,洪水便似脫韁的野馬,橫沖直撞,常常毀壞農田,傾覆舟楫。
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首先便是資金問題。海通和尚為了籌集資金,四處化齋,積少成多,經過數年努力,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開鑿之日,萬眾矚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卻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否則不讓開工。海通和尚十分氣憤,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和尚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盤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驚,嚇得趕緊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劇痛,一揮手,大佛立刻開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于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余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幾年,有游客發現樂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處,寓意更加深刻。

樂山大佛設計特點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沿大佛左側的棱云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這里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發,共有螺髻1051個。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里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后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毀。

文物保護

樂山大佛在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自然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
1962年:政府撥??顚Ψ鹣褡魅婢S修。
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政府撥款對大佛頭部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維修。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6月:大佛的保護工作正式啟動,文物保護專家開始前期考察。管委會2010年內對大佛進行全身系統體檢,確定和制定維修方案,并上報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得到批準后,修繕工作在2011年正式實施。
2011年:大佛的修繕工程主要包括修復大佛頭頂部分發髻附著物脫落和頭頂長草,面部鼻黑臉花,胸部滲水,手腳部分表皮脫落和加固大佛左側巖體五個方面。
2011年7月:樂山大佛和其周邊的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被授予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
2018年10月8日起至2019年2月4日,開展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將進行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10月8日,樂山大佛景區九曲棧道處已經開始施工前打圍封閉。
2018年10月8日起至2019年2月4日,開展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屆時大佛本體將被部分或全部遮蔽。從2018年10月8日開始,經過66天的緊張施工,用了近兩千根6米長鋼管搭建腳手架,搭建的腳手架總重量達45噸,鋼管的總長度加起來達到11700米,而圍在腳手架外的防護網則使用了2000平方米左右。包括頭部在內的樂山大佛本體已被全部遮蔽。

熱門火車票代售點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