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鄱陽湖

更新時間:2024-06-11

鄱陽湖

基本介紹

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國家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境內,面積22400公頃,包括大湖池、蚌湖、中湖池、大叉湖等9個湖泊及周圍湖灘草洲。地處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西北角,每年秋去冬來,水落灘出,沼澤星羅棋布,水草繁茂,魚蝦眾多,是候鳥理想的越冬地。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在中生代,受燕山運動的影響,這里下陷成為盆地,盆地范圍廣及今江西北部、湖北黃梅地區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帶。至1萬年前最近一次亞冰期結束時,斷塊上升的“廬山”聳峙盆地之緣,而盆地內則河道縱橫,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后期的海侵,整個盆地變成泱泱大湖,并成為長江的寬闊河段。((尚書·禹貢》已記有“彭蠡”,《漢書》則記為“彭澤”。三國時,彭澤分為南北兩湖,長江從兩湖之間的地峽上流過。后北湖演化為鄂皖交界的龍感湖、安徽境內的大官湖和泊湖。南湖則逐漸南侵,至南朝時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漢初設置的鄡陽縣大部分和?;杩h一部分被淹沒,民間有“沉?;?,起吳城”之說。隋時因湖水逼近鄱陽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陽而稱鄱陽山。據考,它位于鄱陽縣西北的湖中,20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陽湖。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漸北撤,明清時又南侵。此時湖形似葫蘆,北段別稱落星湖(因入們以為湖中一小島是隕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別稱官亭湖(據說因廬山腳下有一官亭廟而名)、族亭湖。近代,由于淤積和圍墾等原因,湖面日益縮小,到20世紀末,湖形已不象葫蘆,而象一只昂首欲飛的天鵝。

景點景觀

沿岸山峰

廬山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雄峙于長江之濱、鄱陽湖畔,東距鄱陽湖長嶺-屏峰卡口7千米,是一座變質巖斷石山,其拔地而起,主峰大漢陽峰高程1474米。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亦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曾為國民黨政府的“夏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是中國佛教凈土宗的發源地,著名寺院有東林寺、萬杉寺、海會寺、歸宗寺、棲賢寺等。廬山景區內森林蔭郁,植被豐富,建有廬山植物園和九江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1996年,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南山

南山,與都昌縣都昌鎮隔東湖相望,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蘇轍、黃庭堅都曾到此游覽。山上還留有蘇東坡的七絕《過都昌》石刻碑,保留著南山寺、野老泉、翻經臺、八仙石等名勝古跡。

石鐘山

石鐘山,坐落在湖口縣城南北兩端,上石鐘山靠南,濱臨鄱陽湖;下石鐘山居北,屹立于鄱陽湖入長江的交匯口,扼江控湖,有“江湖鎖鑰”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周瑜、朱元璋、太平軍乃至近代李烈鈞都在此有過戰跡;解放戰爭時期,石鐘山是渡江戰役西線的起點。宋代詩人蘇東坡泛舟實地考察后寫下《石鐘山記》,更使石鐘山名揚天下。

湖內島嶼

鄱陽湖島嶼(以豐水期露出水面的島嶼為準),據不完全統計有近50座。大多分布在松門山島以南的南部湖區,其中以都昌和鄱陽兩縣為最多,都昌縣有近30座大小島嶼,鄱陽縣有近20座大小島嶼,其它湖區縣(區)也有少數島嶼。以無人居住島嶼占多數,有旅游開發的島嶼也極個別。另有資料說:島嶼25處,共41個小島,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鄱陽湖中有兩個群島:鄱陽縣長山群島(13座大小島嶼),都昌縣棠蔭群島(有近20座大小島嶼)。最大島嶼是鄱陽縣蓮湖島,42平方公里,有大橋與陸地相連,最小的島要算落星墩和印山島,面積還不到0.01平方公里。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以形取名,如鞋山,形似繡花鞋;馬鞍山,形似馬鞍;印山,形似印章;瓢山,形似水瓢。也有以歷史傳說取名的,如朱袍山島,和朱元璋有關;落星墩,相傳為隕石落在湖中而得名。

松門山

松門島,又叫松門山,隸屬永修縣吳城鎮。松門山海拔90.9米,最低點16.5米,一般海拔30米。鎮內有兩處江南罕見的獨特地貌,吉山、松門山相互毗鄰、東西相連,各近20多平方公里的水中沙山,將鄱陽湖分為南北兩段。松門島是一個漁村島,島上居民大多以打漁為生,島上環境優美,風景獨特。

湖山島

湖山島,系由幾座形態各異小石島和一些露出湖面的礁石組成,因石島呈灰色,又稱灰山島,還有人稱其為“佛山島”,據說其中有一座小島外形似佛像而得名。

長山群島

長山群島,位于上饒市中國湖城鄱陽縣西南端雙港鎮,與都昌縣隔水相望,處在西河和饒河入鄱陽湖的交通要道上。自古以來,瓷器、木材等的水上販運必經此地。包括長山島、獅子山、繡球山、烏龜山、卵子山、印山、對鼓山、座山、諸頭山、橫山以及下山等13個小島,長山島在最北端,面積176.8公頃,湖岸線比較平直。下山島在最南端,面積224.1公頃,湖岸線曲折,湖汊較多。整個群島水上面積共4321公頃,最高的山峰為長山島上的尖峰嶺,海拔141米。其中長山島和下山島有漁村,長山島是鄱陽縣中唯一設有行政村的島嶼,長山群島的最高峰“尖峰嶺”。長山島有1000多戶300多人,世代以打漁為生,是鄱陽湖沿湖地區有名的漁村,早在唐代就有漁民在此居住,島上發現有唐代時期的瓷窯遺址,長山島歷史悠久可見一斑。有說法稱古時的“鄱陽山”就是現今的長山群島。

馬鞍島

馬鞍島,與鄱陽湖畔的青山相鄰,不過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碼頭前就可遠觀馬鞍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馬鞍島又名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最高處海拔123米。

棠蔭(群)島

棠蔭(群)島,位于都昌縣周溪鎮,與泗山隔湖相望。棠蔭島是鄱陽湖中心的一個小型孤島,由老虎口壩、過頸壩、廟灣壩、王家壩與周圍山丘連接組成,面積0.87平方公里。位于鄱陽湖中心部分,江西境內五大河中,除修河與贛江西支以外,河水都在棠蔭島水域匯集,1957年在此設棠蔭島水文站,水文工作者形象地比喻為鄱陽湖的“肚臍眼”。棠蔭島由多處山丘組成,20世紀七十年代建筑的一條湖上主壩和三條附壩將它們連成一體。棠蔭島上山坡地面積300余畝,是周溪鎮的一個自然行政村。

蓮湖島

蓮湖島,鄱陽湖最大島嶼,面積42平方公里,全境屬鄱陽縣蓮湖鄉。鄱陽縣城西南隅,鄱陽湖東南岸邊。蓮湖鄉為一濱湖水鄉,東靠饒河左岸,南部為低丘崗地,高程22~37米,間有內湖相隔,北部為水面和草洲。

朱袍山島,位于九江市都昌縣和合鄉南部,四周共有六個大小不一的島嶼。朱袍山地理位置優越,北部為都昌縣,上饒市鄱陽縣在東部,東南是余干縣,西南是南昌市南昌市新建區。朱袍山水域成了重要的水運交通要道。自古以來,江西地區的一些瓷器、木材的水上販運,都需要經過朱袍山水域。傳說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曾在此大戰。為紀念朱元璋,后人將這座小山取名為朱袍山。朱袍山位于鄱陽湖的淺水區,每年春汛(約在三、四月份)至秋汛(約十月份)期間,形成湖中島嶼,退潮后周邊形成了大量的洲灘濕地。朱袍山水域有大量的魚、蝦、螺、蚌等,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成了鳥類的豐富餌料。加之氣候適宜,又無工業污染,朱袍山地區成為鄱陽湖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印山島

印山島,位于都昌縣境內,與都昌縣城隔湖相望,海拔30.6米,是鑲嵌在鄱陽湖畔的一座珍珠小島。因其形狀若古代印章而得名。山底面積約800平方米,山頂約400平方米。小巧而靈秀,名為山,實則為湖中一小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都稱為山,印山算是鄱陽湖中最小的島嶼之一。山頂原有小廟一座,因此山的特殊地理位置,1960年拆廟修建了都昌縣水文站。

沿岸名勝

古鄡陽城址

在都昌縣周溪鎮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湖洲上,西北有王家山、鷂嘴山、獅子山、座山、石虎頭作天然屏障,南有城頭山,山下有橫港河,城北面臨鄱陽湖,地勢開闊平坦,面積約1平方千米。據漢書記載,鄡陽建縣于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系豫章郡18縣之一,南朝宋劉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廢置。歷時600余年,因彭蠡湖水淹蝕,鄡陽城遂沉跡湖中。該城址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老爺廟

位于都昌縣城西北17千米的鄱陽湖東岸,與星子縣城南康鎮隔湖相望,南北直線相距7千米。該廟始建于唐朝,構筑于西山南麓7米多高的石臺上,負山臨湖,依勢而構。相傳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后,敕封該廟為“黿將軍廟”,后作“元將軍廟”。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加封為“顯應元將軍廟”,太平天國時期被毀,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大修,更名為“定江王廟”。1946年修葺擴建,改稱“老爺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多次進行維修,廟貌煥然一新。廟后保留有朱元璋的點將臺、插劍池和親書“水面天心”題刻等遺跡。

望湖亭

位于永修縣吳城鎮北部,為贛江和修河的入湖匯合處。亭始建于晉代,今存民國初年建筑,登亭遠眺,天水一色,舟楫奔馳,景色極佳。望湖亭又名望夫亭,相傳元末陳友諒駐兵吳城鎮,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其愛妃婁玉貞聰明機敏,為陳獻上克敵妙計,并囑其勝則揚旗擊鼓而歸,敗則偃旗息鼓而回。陳率師出戰后,婁妃日夜佇立望湖亭,盼夫凱旋。陳友諒按婁妃之計,果然大敗朱元璋,卻故意偃旗息鼓,佯裝大敗而歸。婁妃遠望帥旗已降,誤以為陳已陣亡,悲痛之極,投水而死。后人為紀念婁妃,便將望湖亭叫作望夫亭。

實用信息

鄱陽湖觀候鳥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濕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占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60%的鴻雁、50%的白枕鶴聚集在鄱陽湖區越冬。鄱陽湖區有著良好的濕地資源,因其地域遼闊、水草茂盛、魚蝦貝類資源豐富,成為大多數越冬候鳥遷徙的“最佳選擇”。每年10月份開始,有數十萬只候鳥從西伯利亞飛到鄱陽湖,開始數月的越冬生活。

鄱陽湖已知鳥類310種,其中典型的濕地鳥類(水鳥)159種。按居留型分,留鳥45種,冬候鳥155種,夏候鳥107種,迷鳥3種。有13種為世界瀕危鳥類。

1983年成立了江西省鄱陽湖候鳥保護區,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更名為“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鄱陽湖看候鳥的最佳地點

吳城候鳥保護區

因吳城毗鄰鄱陽湖,水草茂盛、魚蝦豐富,所以每年冬天都會有大批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的北方候鳥前來這里覓食過冬。國家級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便建于此,吳城也就成為了觀看候鳥群的著名保護區。吳城的大湖池、蚌湖等湖泊及周圍湖灘草洲,是候鳥理想的越冬之地。白鶴和世界最大的鴻雁群在這里棲息,形成百鳥齊飛、人鳥共樂的壯麗景致。等到次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才北歸。

行走在茫茫保護區內,恍如進入了荒漠一樣,周圍是一望無盡的草地,冷風吹過如同刀割般疼,但慶幸的是可以看見成群的不知名的水鳥在淺灘上戲耍、覓食。絕不會讓你枉來。

地址: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湖亭路

交通:自駕:九江走高速到永修,進入316國道,再轉三興路,一路有路牌到保護區

汽車:在九江長途汽車站坐到永修縣城,再轉車到吳城,1小時左右,大概40到50元

動車:在九江火車站買到永修的動車,票價27元,40分鐘左右到,火車站出口打車五塊錢到立交橋下去吳城的班車,票價10元一人,包船觀鳥

周邊景點:吉安會館,吳城老街、望鄱亭

小貼士:游客要乘坐游船來往于鄱陽湖旅游線各景點,各景點之間以游船相連,游客需要做好預防暈船的準備。

都昌馬影湖

馬影湖候鳥保護區位于都昌縣多寶鄉,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馬影湖對候鳥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所以凡到鄱陽湖來越冬的候鳥,第一批、第一站就是馬影湖。

每年冬季來馬影湖棲息的侯鳥達三十余萬只。待到冬去春來,這里又成了候鳥的集結地,其壯觀景象中央電視臺曾連續播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效應,足見候鳥對馬影湖一往情深。這里也成為了我國觀候鳥遷徙的絕佳旅游地。

地址:都昌縣多寶鄉

交通:從都昌縣城出發,走北多公路,途經北山鄉、新妙湖大壩等地即可到達

星子縣寺下湖

寺下湖是鄱陽湖西眾多湖中的一個,這里是鳥的世界,每年10到11月,數以萬計的各類鶴群在這里熱鬧非凡,就像一個候鳥大觀園。蘇家垱鄉寺下湖是這一帶最佳的觀鳥去處,萬鶴齊歌,趣味盎然。11月上中旬,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是一年中觀鳥、拍鳥的最佳時機。

地址:星子縣蚌湖鄉寺下湖

交通:動車:在德安下車,然后搭汽車約一小時到蘇家垱寺下湖,步行到蚌湖鄉政府所在的山頭上,即是最佳觀鳥點

自駕:從星子出發,上秀峰大道,再進入廬山南大道,經過溫泉鎮,進入G105國道,過橫塘鎮和蘇家垱鄉,最后開到終點,全程1小時左右

星子沙湖山

沙湖山座落在鄙陽湖之濱的長湖、沙湖、東湖等湖汊之間,東鄰永修吳城,西與恒豐、共青城相連,昌九高速公路側身而過,水陸交通便利,而且風景幽靜,氣候宜人。星子縣是候鳥保護工作的最前線,這里的候鳥種類數量多,每年入秋后都會有大量候鳥來星子水域覓食,給這片面積寬廣的水域帶來了一條壯觀的風景線。

每當夜幕降臨,月明星稀,成千上萬的鶴,天鵝、雁、野鴨等競相鳴嘴,仿佛是朋友在敘舊、談情,又似在共同載歌載舞,慶祝遷徙的勝利。如果此時下踏景區,定會被這水禽大合唱所陶醉,聆聽天籟之聲伴你入夢鄉,絕無喧鬧之感。

地址:星子縣沙湖山鄉

交通:縣城有班車直達,昌九高速公路艾城站下,經星火化工,恒豐墾殖場可到沙湖山候鳥觀賞區,通過星子縣到蓼南、蘇家垱各候鳥觀測點。

共青南湖濕地自然保護區

素有“鄱陽湖畔明珠”之美譽的共青城,是鄱陽湖畔著名的魚米之鄉,又有南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每年秋來,水落灘出,沼澤密布、水草繁茂、魚蝦眾多,聚集在此的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候鳥多達29種上萬只,全球70%以上的白鶴種群在此越冬,這些珍奇候鳥在湖面、草洲、樹枝上快樂嬉戲,實乃難得一見奇觀,所以這里也是鄱陽湖觀鳥不得不去的好地方。

這里是鄱陽湖畔有名的魚米之鄉,全球70%以上的白鶴種群在此越冬。秋去冬來,水落灘出,這些珍奇候鳥在湖面、草洲、樹枝上快樂嬉戲,實乃難得一見奇觀,是鄱陽湖觀鳥不得不去的好地方。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湖體分屬江西省的九江市廬山區、湖口縣、星子縣、共青城市、都昌縣、永修縣、南昌市新建區、上饒市鄱陽縣、余干縣、南昌縣、進賢縣等地區。當湖水位22.59米時,湖泊面積為4070平方公里。湖體南北長173公里,東西平均寬16.9公里,最寬74公里,最窄3公里,湖盆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比降12~1米,湖岸線長約1200公里,湖泊形態系數109,發展系數(彎曲系數)為6。湖中有島嶼41個,面積103平方公里。

湖體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長40公里,寬3~5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長133公里,最寬處達74公里。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經鄱陽湖調節,贛江等河流的洪峰可減弱15~30%,減輕了長江洪峰對沿岸的威脅。

氣候條件

湖區的氣候有以下特色:①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該區是全區光照條件最優越的氣候區,年日照時數一般為1894~2085h,日照百分率為43%~47%,以鄱陽湖北部最高,達1900~2085h。②太陽輻射強。該區以鄱陽湖湖體為中心形成一個年太陽輻射量大于4400MJ/㎡的高值區,是鄱陽湖流域贛江中上游區域外的另一個高值區。③大風多,是鄱陽湖流域風最多的區域。從湖口起沿湖東面都昌一帶、西面廬山、星子、永修一帶形成一個年平均風速≥3.0m/s的大風區,是鄱陽湖流域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也是鄱陽湖流域唯一有開發價值的風電資源區。④冬冷夏熱,≥10℃積溫高。

自然資源

鄱陽湖濱湖平原以沖積性土壤為主,湖洲地區主要是草甸土和沼澤土。五河沖積平原和鄱陽湖沿岸旱地土壤主要有潮土、馬肝土和黃泥土,其中潮土是良好的旱地土壤。水稻土是本區最主要的耕作土壤,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潴育型水稻土,具有良好的肥力基礎和耕作性能。紅壤廣泛分布在丘陵崗地,邊緣山地為紅壤、黃壤和黃棕壤,是發展林果業的良好土壤。

生態環境

該湖區秋冬季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響,每年進入秋冬季節到第二年仲春,鄱陽湖則進入枯水期,形成“碧野無垠接天云”的廣闊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小湖泊連接,成為北方候鳥遷徙越冬的最佳之地。1992年,鄱陽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系統。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