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湖北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

更新時間:2024-06-11

門票參考
60元
適宜季節
全年
森林公園等級
國家級(2002年建園)
所在地/隸屬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

基本信息

三角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湖北省級旅游度假區,素有湖北黃州府“筆架山”之稱,以雄、奇、幽、秀而聞名遐邇,方圓6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55米,是浠水和蘄春的最高峰。公園建成了紫云禪寺、耕園、翠園、靈秀山家園、三峰尖五個景區,年均接待游客13萬人次,現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的旅游避暑勝地之一。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奇特:境內層巒疊嶂、高峻險要、怪石嶙峋、石洞奇觀、妙趣橫生,晨可觀日出,夜可賞清月,置身此地,盡享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快樂。漫步林間,登高遠眺,藍天萬里,白云悠悠,無不感到清爽悅目。境內有旅游景點156處,其中主要名勝景點有:“兩大革命遺址”、“兩大險境”、“兩大古寨”、“三大主峰”、“三大古寺”、“四大古庵”、“四大古樹”、“四大名洞”、“八大奇石”。還有老鼠過粱、鷹溝峽谷、舍身崖、一線天號稱鄂東四大險境,雨后云海、林曦日出、森林沐浴、松濤歌詞浴等自然體驗游各具特色,四季旅游皆宜。人文資源薈萃: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楊六郎、陸羽、李時珍、吳承恩、陳沆等歷代名人都到過此山,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

地理位置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著名的大別山脈南麓,北宋名醫龐安時、清代狀元陳沆、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的故鄉--湖北省浠水縣東部與蘄春縣西部的交界處,是國家AAA級旅游區和黃岡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角山是鄂東名山之一,素有黃州府“筆架山”之稱,以雄、奇、秀著稱,方圓60平方公里,有小大山峰28座,主峰海拔1055米,是浠水的最高山峰。境內山巒起伏,高峻險要,峰奇洞異、怪古嶙峋,風景秀麗,林木蔥蘢,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26℃-28℃,有名勝古跡、革命紀念遺址等旅游景觀景點156處,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勝地、休閑療養之所。

自然、人文資源

三角山人文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奇特,優美動人的傳說比比皆是。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楊六郎、陸羽、李時珍、吳承恩、陳沆、鄭板橋等歷代名人都到過此山,或吟詠景觀,或題詩作賦,或旅游登高,或朝佛覽勝,或訪古探奇,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許多詩痕詞跡至今尚存于山崖石壁 之上?!叭巧侥ρ率獭北涣袨槭〖壩奈锉Wo單位;著名的景點“筆架飛瀑”,壯觀奇特,載入《中國名勝辭典》;“三角云開”被列為黃州府浠川八景之一;“白甫堡”為李白杜甫飲酒賦詩之處,至今遺址尚存;“西陵崖”有蘇東坡、鄭板橋題留的手跡;“采藥石”、“療虎溝”是李時珍當年采藥留下的痕跡;“六一登高”傳為歐陽修晚年登臨三角山留下的石刻;北宋大文毫蘇東坡在黃州為官時,春日登上三角山后,返程小憩于綠陽橋,曾填出著名詞句《西江月》野彌彌淺浪,橫空暖暖微宵,障泥未解玉驄驕,我醉欲眠芳草??上б幌髟?,莫教踏破瓊瑤,解鞍依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蘄州荊王府任“荊府紀善”之職,為寫古代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曾到過此山,明代文學家、四川眉州知州陳仁近,清代清朝探花、上海道員、兩江總督陳鑾、臺灣首任道員陳懋列、清代黃州知府梁文博、太平天國天王府掌書、鄂東著名機趣人物陳仰瞻、民國北京政府眾議院院長湯化龍他們都曾來到三角山,或以文名著,或以事功顯,留下了許多遺文遺跡。

三角山天然石洞引人入勝。主峰東南有老龍洞,進洞口是橫的,上鐫“松結龍源”四個字,出洞口是豎的,上刻“津液龍涎”四字。洞有三泉其間煙云出沒,當地人常據此預測陰晴。洞有三泉其間煙云出沒,當地人常據此預測陰晴。令人驚奇的是龍洞的泉水象海水一樣,一日分子時和午時兩次漲潮,故有“子午泉”之稱。漲潮 時,隨泉水溢出的泡沫中,雜的蘆葦的列渣,更為龍洞增添了神秘的遐想。

景點概況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方圓64平方公里,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小山峰28座,主峰海拔1055米,是浠水的最高峰,登峰眺望,極目千里,風光無限。自然景觀奇特境內層巒疊嶂、高峻險要、怪石嶙峋、石洞奇觀、妙趣橫生,晨可觀日出,夜可賞清月。

金邊溪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建成了紫云禪寺、耕園、翠園、靈秀山家園、三峰尖五個景區,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有旅游景點156處,其中主要名勝景點有:“兩大革命遺址”、“兩大險境”、“兩大古寨”、“三大主峰”、“三大古寺”、“四大古庵”、“四大古樹”、“四大名洞”、“八大奇石”。還有老鼠過粱、鷹溝峽谷、舍身崖、一線天號稱鄂東四大險境,雨后云海、林曦日出、森林沐浴、松濤歌詞浴等自然體驗游各具特色。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楊六郎、陸羽、李時珍、吳承恩、陳沆等歷代名人都到過此山,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茂密,有豐富的珍稀動植物資源,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天然的標本庫,科研欣賞價值高。植物分布多達138科、1100多種。有鄂東杉王“拔火棍”,樹高20余米,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樹頂端兩米長的樹梢呈黑色,不長枝葉,如火燒焦一般,甚為奇特;有生長千年的迎客松、云杉、紅茶樹、梭欏樹、陰陽樹、古櫟樹、斗笠樹等古樹名木;云霧菇、羅漢菜、海螺菜被稱為“筆架三寶”。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斷板龜、錦雞、紅毛雞等珍稀野生動物40多種。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現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的旅游避暑勝地之一,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景點介紹

紫云禪寺

紫云禪寺始建于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30年),距今已有1370年歷史。傳說祖師開山之時,有紫云縈繞山峰,故取名紫云禪寺。紫云禪寺興旺于五代時期的后梁、后唐。經歷朝修復,規模不斷擴大,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大興土木,改建成巍峨大廟,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分為五殿三閣(祖師殿、觀音殿、大佛殿、玄帝殿、關帝殿、大慈閣、朝陽閣、藏經閣),規模宏大,石梁石柱,飛閣流丹,壁石精彩,龍鳳花紋,工藝精湛,供奉神像栩栩如生,常年香火不斷。南宋至元末240余年間,幾經滄桑,屢建屢毀。明、清朝曾五次修復,香火仍然旺盛。清末至民國前期因長期戰亂,年久失修,紫云禪寺于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多處坍塌,僅存大佛殿、朝陽閣,神像、神龕及器物大多毀壞無存,少量被民間收藏。一九五六年建辦國營林場后,拆除遺存建筑改建為職工住房紫云禪寺棟宇古樸,地隔塵寰,雅靜清幽,蒼松翠竹,相映成趣。寺左側有一巨石,石高丈二,呈四方形,表面平滑,遺有棋盤,“楚河”、“漢界”清晰可辨,人稱棋盤石,登上棋盤石,猶如步入仙境。傳說紫云禪寺開山祖師曾在此與人對弈。

紫云禪寺不僅是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樂土,而且還吸引歷代名流前來朝佛覽勝,留下了許多詩詞題詠和傳奇佳話。宋代文學家蘇軾謫居黃州后,于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3年)登山拜佛,題了“仙家玄妙,佛法無邊”。歐陽修晚年從汴京千里風行三角山,曾到紫云禪寺朝拜,登主峰題刻“問天”、“摘星”。明代文學家四川眉州知州陳仁近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1年)春登三角山,并寓居紫云禪寺,寫下《寓三角寺詩四首》和《季春登三角山有懷四首》,晚年告老后隱居三角山,虔誠向佛。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朝拜紫云禪寺后題了“祖師之靈,千古留名”。此外,明代朱元璋軍中元帥康茂財,元末義軍領袖、“天完”國皇帝徐壽輝,清朝乾隆帝大臣秀松,清代黃州知府梁文博,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等都過此山,朝拜紫云禪寺。

現紫云禪寺所在的三角山,已經國家批準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充分開發宗教旅游資源,開辟宗教活動場所,重建紫云禪寺,恢復紫云古剎,重現名山風采,正當其時,十分必要,必將大大地加快森林公園建設步伐。

臥仙石

三角山第三峰上的一塊巨石,巨石一半伸向崖外,似墜落之狀,石上面光滑平坦,可夠一人平臥。崖石旁兩棵古松左右相伴,傳說為神仙休憩之處,故稱臥仙石。

迎客松

矗立大尖峰頂,茂枝斜向東南,如一位老人遙伸蒼勁手臂于峭壁之外,似向游客招手致意,勝似畫家筆下迎客松,曾被多家刊物和電視臺作封面和片頭背景,是旅游攝影留念的最佳景點。

舍身崖

三角山主峰外側懸崖絕壁,萬丈深淵,從上往下看,深不見底,令人頭暉目眩。為什么叫舍身崖呢?傳說在唐朝三角山宗教寺廟非常興盛,當時到寺廟出家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人說,青春年少的婦女出家,不是好吃懶做就是行為不正,尼姑出家是假的。舍身崖就是當時觀音庵檢驗出家真假的標準尺,是真心出家,從舍身崖上跳下去死不了,是假出家跳下去就跌死了。

大祖師第三代女道姑叫陳荷蓮,是當地黃泥坳人。九歲出家,在大尖腳下觀音庵料理香火,同她一路進庵有五個少年女子。附近有些不三不四的浪蕩子弟,常常到庵里糾纏這五個少年,惹得四周百姓說長道短,說她們玷污了佛堂,她們幾個受了戲弄,還背了冤枉,有苦無處訴。

一天,陳荷蓮過三十歲的生日,她約同伴張秀蓮在庵里拜辭了菩薩,二人來到大尖上舍身。當時看熱鬧的人成千上萬。她二人在大尖上焚香禱告,就縱身跳了下懸崖。張秀蓮跌死了,陳秀蓮卻落在崖下青草坪里坐著。又回到了庵里,直活到九十多歲才坐缸化身。后人稱她為三尖得道真靜濟世仙姑。舍身崖也就從此出了名。

桃花洞

從前,有個人爬到三角山大尖舍身崖上打柴,結果發現一個倒長著桃樹的石洞,這桃樹根長在洞頂,枝干倒掛在洞內,枝上結著又大又紅的仙桃,洞里有兩個白胡須老頭一面吃著桃子,一面圍著石桌下棋,面前還有兩只白兔跳來跳去,打柴人順手把帶來挑柴的沖擔放在洞外,自己走進洞里看希罕,還彎腰撿起地上的桃子核兒用舌頭舔著試試個么味道。有個走棋老頭看見了他,就轉身摘個大仙桃給他,他高興地接過來一嘗,哎呀:好甜??!這桃簡直是泡在蜜糖里拿起來的,他一口咬了一大邊。這是,他猛然想起,這么甜的仙桃,應該帶一半給在家里的老娘嘗嘗,也盡了一點兒子的孝道。于是,他走出洞門尋找自己放著的沖擔回家。哪知,他那根沖擔,除了剩下兩個滿是黃銹的牙子以外,其余的全部爛掉了,這時他只有拿著半邊桃子回到自己的村子尋找老家,但這兒的男女老少沒有一個自己認識的人,更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大家驚奇的問他從哪兒來,并說:他們曾聽老人講過,這里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上山打柴的人,一去不見蹤影,人們猜想這個人早被山上的老虎吃掉或成了神仙升天了。后來他又來尋找這個石洞,卻怎么也找不著了。只發現幾株盛開桃花的桃樹。再也找不著洞門了。據說,要找著桃花洞的洞門,需要緣份的密碼,后人曾經有人站在桃花洞旁邊的石頭上,對天禱問密碼,所以就有現在的問天石,密碼當然是無法知道。打柴人剩下的那個還沒吃完的仙桃就變成了現在的仙桃石。

老龍洞

位于主峰東南處,進洞口是橫的,上鐫“松結龍緣”四字。出洞口是豎的,上刻"津液龍涎"四字。洞有三泉,其間煙云出沒,當地人常據此預測陰晴。令人驚奇的是龍洞的泉水象海水一般,一日分中午和子時兩次漲潮,故有“子午泉”之稱。漲潮時,隨泉水溢出的泡沫中,雜有蘆葦的殘渣,更為龍泉增添了神秘的遐想。相傳很早以前,三角山地區原為東海,秦始皇趕南山塞了東海以后,龍宮里一片漆黑。閉氣不通,那些魚鱉蝦蟹壓的壓死了,閉的閉死了,老龍王雖有道行,也悶得上氣不接下氣。只有龜鱉元帥,平時練了氣功,才平安無恙。老龍王沒得法子,命龜鱉二帥想辦法把南山拱個洞吐氣。龜鱉二帥用盡平生力氣,才把個石頭拱開一個洞,讓老龍王搬到這石洞里住。出洞門的左邊石壁中間有一塊伸出的條石約尺把長,據說是老龍的舌頭,長年滴水不斷。人稱龍泉水,可治百病。后人就把這個石洞稱為“老龍仙洞”。

梭欏樹

位于老龍洞右側,相傳為月下老人為感化教育東海龍太子敖蕩,并使他和鄱陽公主成親所種。傳說有一天,月下老人下凡做好事。從三角山龍洞寺前經過,碰上了五猖神。月老問道:“大神是幾時到這兒來享受人間香火的?”五猖道:“幾年前,東海龍王的太子敖蕩到西海作亂,玉帝派我和哪咤太子下凡降妖,將敖蕩打入這龍潭中囚禁,哪叱太子命我在這里鎮守?!痹吕系溃骸鞍?!原來是這樣,我看敖蕩太子久困龍潭,只怕也有些悔悟,大神能不能讓他出來和老朽見個面?”五猖道:“要得?!北阆碌教吨泻俺霭绞?,叫他去見月老。敖蕩隨五猖神出了龍潭,來到廟里,拜見了月老仙翁。月老見敖蕩長得年青英俊,不象個歹徒模樣。便對敖蕩說道:“太子人才出眾,相貌堂堂,若誠心改過自新,前程無量,常言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就好了。太子對鄱陽公主一片癡情,老朽早就曉得,只要太子從今以后,改惡向善,老朽愿意成全你和鄱陽公主的婚事。"敖蕩一聽,喜得眼淚直流,說道:“敖蕩以后一定改邪歸正,多做好事,報答仙翁的大恩大德!”月老點了點頭,便從懷中摸出一個金盒,將盒兒打開,里面放著一枚金筍和一粒樹籽。月老拈出樹籽對敖蕩說道:“這是月宮里那棵梭羅樹結的子。梭羅樹子是長生不老的藥。雖說年年結了不少樹子,都只能做藥用,能夠培育成樹苗的,一萬年才只有一粒。這粒樹籽是我特地留下來的,我現在為你將它種在老龍洞寺外,等它生根成苗,你和公主的婚事便能成功。請太子對這梭羅樹籽吹口氣,若你的邪氣沒盡,樹籽落土就爛,出不了苗;若是一口正氣,這樹籽就生發得更快,明年就能出土?!卑绞幝犜吕险f完,對著樹籽吹了口氣。于是,月老辭別了敖蕩和五猖神,來到了老龍洞外,將梭羅樹籽種進了土中,又往西海去了。這棵梭羅樹至今還在,樹干挺直,沒有大枝丫,頂上生成一蓬樹葉,很象一把撐開的雨傘,樹葉成條形,又象松針又象柏葉,非常好看,一年四季常青。梭羅樹年年飛籽,卻不長苗?,F在已被列為重點保護樹木。

屏風寨

始建于北宋末年,是農民起義軍在三角山建立的據點。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率部在此建城壘寨,對原有的寨墻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整修,此后率部重創清軍湘淮勁旅。屏風寨全長21.5公里,有東、南、西、北四座寨門,現城寨保存完好。劉伯承元帥1947年10月20日揮師南下在部署著名的高山鋪戰斗之余曾登上三角山主峰,并在這里留影。 軍在此組建,戰地醫院就設在今碧仙洞,17名傷員得以脫身。1940年至1948年張體學、劉西堯、趙辛初等同志就是依靠這些洞穴與敵人周旋,最后取得革命的勝利,張體學同志一次遇險得救的那個洞,一次藏了17名革命戰士,靠和尚傳信息送吃的,送藥治療,困了七天七夜,敵人撤退了,全部人員得救,現在把這個洞稱為革命洞,解放后張體學同志專門為此題字刻在石上,以資紀念,供后人瞻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棋盤石

是一塊天然巨石,石高5米,石頂表面光滑平整,棋盤清晰可辨,人稱棋盤石。關于棋盤石有一個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天上有兩個山神下凡,一個叫大祖爺,一個叫二祖爺。兩個山神想選個地方落腳,他們在圻水轉了一圈,見斗方山和三角山風水好,是個修行的好處所,要在這兩座山上修廟居住。哪個住斗方山,哪個住三角山呢?大祖爺想了個主意,對二祖爺說:“兄弟,我們兩人下盤棋,贏家住斗方山,輸家住三角山,你說好不好?”

二祖爺說:“要得,要得!”于是二人便來到三角山,找了塊大石板,下棋分山。

三角山底下原是東海,東海龍王扳指一算,這三角山該大祖爺所得,不過他二人棋術都差不多,大祖爺還要高點,要大祖爺住三角山,就要讓他輸棋。東海龍王搖身一變,變成個美貌女子,扭扭捏捏地來到大祖爺身邊,擠眉弄眼地調戲大祖爺。大祖爺專心下棋不理。女子見大祖爺不動心,又挨攏去在大祖爺身上鉗手鉗腳兒地撩他。大祖爺想:這女子這般淫蕩,一定是個什么妖孽變的,不是個好東西,便從腰間抽出寶劍,朝女子的頭砍去。此時,只見一陣白煙騰空而起,那女子的頭便掉進山腳下的深潭里去了。

大祖爺被這女子一纏,下錯一著子,棋下輸了,就留在三角山。后來,因為龍頭掉進了山下那個深潭,便把潭邊的崖叫“龍頭巖”,大祖爺和二祖爺下棋的那塊大石板,叫棋盤石。

紅二十八軍游擊根據地紀念碑

紅軍時期,三角山是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八軍在鄂豫皖蘇區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游擊根據地之一,游擊隊在此多次巧妙地襲擊敵人。在白云庵、紫云庵、碧仙洞、羅漢洞等處建有戰地醫院。1936年1月5日,紅廿八軍各部隊在三角山會合,政委高敬亭召開會議,部署開展有機戰爭。主力轉移之之后,紅廿八軍82師一大批傷病員留在三角山治病養傷,后在當地群眾和黨組織的積極掩護下,開展游擊戰爭前后長達四年之久,留下了許多的革命遺址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2000年,縣政府在此建立了三角山紅二十八軍游擊根據地紀念碑,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撥火棍

是一棵古杉樹,有鄂東杉木之王之稱,樹高20多米,材積15立方米,有千年以上歷史。為什么叫撥火棍呢?有這么一個傳說:當時三角山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人,都是在一起吃飯,用一口大鐵鍋煮飯。一天早晨有一個小和尚搭梯上灶煮粥,一不小心掉進鍋里,慈應祖師吃飯時發現碗里有人的指甲,當時就把廟里的大大小小的和尚、道人集攏來清點人數,少了玄武關的一個小和尚。這天正臨這個小和尚煮粥,于是開壇設祭,超度小和尚的亡靈,功德剛剛做完,就聽見伙房里"跨塌"一聲,神灶垮了,鐵鍋也飛了,慈應祖師急忙拿起灶后的撥火輥去趕神鍋,跌了一交,沒有抓住。后來就來到河邊的一塊石頭上休息,把撥火棍倒插在石縫里,忘記帶走。后來,撥火棍竟生根長葉,長成一棵大樹,至今樹頂端2半長的樹梢不長枝葉,如火燒焦一般。

金輪寺

始建于北宋初年,屢建屢毀,經歷朝修復,規模不斷擴大,清乾隆年間規模最大,建筑面積達到2000余平方米,一進五重,為木石結構。石梁石柱,雕梁畫棟,龍鳳花紋,藝術精湛,供奉神像,栩栩如生,常年香火不斷,最后一次毀于清光緒年間,文革時被拆除,現常存房屋兩間,目前正在按原樣修復。

金邊溪

位于三角山森林公園中部,是一條自南向北延伸的天然大峽谷,全長12公里。峽谷兩岸奇峰陡峭千仞,怪石林立,鬼斧神工,萬丈深淵,遮天蔽日,溪流擊石,聲如雷鳴,玉珠飛濺,奔騰而瀉,似天而降。景色壯觀,氣勢磅礴。峭壁間古樹盤根虬枝,巍峨參天;溪流旁藤蘿遍地,花草含香,林木森森;瀑布墜落處,云蒸霧騰,氤氳彌漫,令人心動神搖,嘆為觀止。身臨其境,似有“山塞疑無路,峰回別有天”之感。唐朝大詩人杜甫游金邊溪過青龍潭時曾呤出了“高山猛虎嘯,深潭老龍呤”的兩句詩。

旅游服務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完善,服務設施齊全,現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旅游服務體系。三角山人將以特有的真誠,全心全意為每一位客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吃:在這里您可以嘗農家飯、吃野菜、喝野茶、品野味,原風原味的飲食文化,讓您盡情領略綠色健康的飲食風情。

?。喝巧奖苁钌角f擁有高中低檔客房床位1200余張,24小時冷熱水、有線電視及娛樂設施配套設施齊全,價格適中,居住舒適,讓您居住如家的溫馨。有高中檔會議室,可同時容納400人會議,會議設備齊備;行:四通八達、方便優越的交通條件,讓您來去自如、安全快捷、舒適享受。游:在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您可春采野花、夏納清涼、秋觀紅葉、冬天賞雪,盡情領略生態自然、人文景物、宗教文化、戰爭遺跡、革命遺址及森林浴場等美好景觀,

購:豐富的山區特色旅游工藝品、品種齊全的山野干菜,定讓您迷戀忘返,帶給家人及遠方親友的溫馨問候與祝福。

娛:在這里您能觀鄂東民風民俗,看篝火舞會,享健康保健。

門票: 60元,20人以上團隊會員價40元 兒童票,學生票,軍人票30元。門票價格包含景點:靈秀山家園門票,三角山主峰門票,翠園門票。

歷史概況

三角山宗教資源豐富,宗教活動場所較多,是信男善女朝佛覽勝的樂土,名山古寺,交相輝映。其中最負盛名的紫云禪寺、金輪寺、龍洞寺是鄂東地區重要的宗教活動中心。紫云禪寺始建于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30年),至今已有1370年歷史。傳說祖師開山之時,有紫云縈繞山峰,故名紫云寺。龍洞寺位于老龍洞西側,始建于宋,傳說開山之時,主持講經手法,一對石筍由土而出,經久而沒,云為神龍聽經。自此龍洞寺名聲大噪。此外,還有白支庵、天然庵、慈姑堂、五豐庵、觀音閣、清風客等宗教寺觀。據史志載,興盛時期三角山曾有“道人八百,和尚三千,游者如朝,朝者如市”的盛況。

三角山戰爭遺址和革命遺跡眾多,是革命根據地。三角山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未農民起義軍首領王巢、王仙芝戰千里受挫,來到此山修整分兵,一個橫掃江南,一個北取長安;元未時代義軍將領徐壽輝率領的江淮義師曾多聚于此;清咸慧年間(公元1851-1861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悍將李昭壽、陳洪曾率兵駐此,建城壘寨,重創清兵湘淮勁旅,至今寨墻城門保存完好,掩映于松林之中,時斷時續,已成為歷史遺跡,目睹依山而壘的石寨墻仿佛又看到了人喊馬嘶、刀光劍影、殺聲振天的古戰場,令人頓然而生思古之幽情。

在歷次革命戰爭時期,三角山均為革命的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四軍軍長徐向前、紅十五軍軍長蔡申熙和紅二十八軍軍長、政委高敬亭各自均率部隊在三角山駐扎過,打過游擊;抗日戰爭和革命戰爭時期,三角山是革命根據地南部的一個重要陣地,是新四軍和游擊隊開展對敵斗爭的腹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共產黨在這里建立了三角山區委(1941年改為特區工委),高敬亭、張體學、王全國、鐘子恕等同志,曾在此指揮戰斗。當年的縣抗日民主政府就設在東麓的李家宕,新四軍五師師長、政委李先念同志曾在此親臨視察抗日斗爭,現舊址尚存,是湖北省唯一僅存的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氨滔啥础笔钱敃r新四軍的一個后方醫院?!案锩础笔敲駠辏?943年),新四軍五師十四旅政委張體學同志率領新四軍41團、42團,在三角山一帶堅持抗戰,運籌帷幄,指揮戰斗的地方。民國36年(1947年)10月20日劉伯承揮師南下,在部署著名的“高山鋪”戰斗之余,曾在三角山古寨東門與三名警衛人員留影,這張珍貴的照片至今仍保留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里。東門現已辟為“劉伯承留影處”。

文化遺產編輯

宗教文化深厚

這里有濃厚的佛道教文化氛圍。自古唐代慈應祖師開山建寺至今已有1370多年歷史。三角山名山古寺交相輝映,據史志載,興盛時期曾有“三十六寺廟、七十二庵觀”、“三千和尚、八百道人”的盛況。

戰爭遺跡眾多

三角山因景觀奇特,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這里一直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農民起義軍征戰的主要據點。黃巢、徐壽輝、李自成、陳玉成等著名義軍將領在此征戰,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山寨遺址和戰爭遺跡。是研究歷史的教科書。

紅色旅游資源豐富

在革命戰爭年代,三角山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軍、紅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五師和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的重要革命根據地。我們的革命前輩徐向前、李先念、高敬亭、劉伯承、張體學等曾先后在此浴血奮戰,留下了光輝的革命足跡,三角山已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對公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地理環境編輯

森林景觀獨特

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茂密,森林立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81.6%,有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0多種,古樹名木眾多,是天然博物館、綠色基因庫、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理想王國”,科研欣賞價值高。

環境氣候宜人

這里風景優美,環境清幽,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只有28-31℃(武漢38-41℃),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水質含有17種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四季不潮濕,夏天無蚊蠓,無噪音、空氣和廢水污染,是一方凈土,全年適宜游覽日期可達250天,最適宜旅游避暑、休閑療養。

相關傳說編輯

三角山名稱的由來

相傳三角山所在是一片東海,在秦始皇并吞六國、統一天下之后,時刻擔心他的江山怕不能長久,他認為要想秦國的江山能保萬年,就要把胡人(那時指外國人)和四海(藏水的處所)除掉。于是他便下了一道圣旨,強征天下百姓,兵分兩路,一路北上筑萬里長城,抵擋胡人入侵,另一路把國內的東、西、南、北四海填平,秦國的天下才可以永世永代。三角山當時是東海,秦始皇命人領著征集的民工,首先就填東海。填東海的民工都是些窮苦百姓,因長年累月的干重活既苦又累,缺吃少穿,做慢了還要挨監工的打罵,百姓哭聲不絕,怨氣沖天。這天,南海觀音菩薩帶著善才龍女去西天赴如來佛祖的盂蘭大會,從東海上空經過,風下界的百姓受苦,變按落云頭,下到凡間變成一個賣絲線的老婆婆,并給民工們每人發了一根五色絲線,叫他們把絲線系在扁擔、鋤頭和抬扛上。民工按南海觀音菩薩說的做了后,說來也巧,百多斤重的擔子挑著還沒四兩重,幾百斤重的石頭抬起來象是抬燈草,更巧的是整天做事的人也不覺得餓,病人的病也好了,原來人人哭哭啼啼的,如今卻嘉喜笑顏開,監工的頭兒覺得很蹊蹺,就找了個民工問原因,這個民工就把老婆婆給絲線的事說了,他不知道老婆婆是觀音菩薩變的,監工的頭兒就把這件事稟告了秦始皇。秦始皇聽了半信半疑,于是親自去看了一下,見那些填海的民工肓挑背扛,行走如飛,而且每人的扁擔、杠子和鋤頭的果真都有一根五色絲線。秦始皇手下有個謀士見了連忙稟告秦始皇道:“百姓們所披的絲線乃是上帝所賜的寶線,這正是萬歲的洪福齊天,不如把這些寶線收集起來,扎成一根鞭子,用鞭子去趕山填海,也免得勞民傷財,百姓也感激萬歲的恩典”。秦始皇本就貪財愛寶,見手下這么一說,心里非常高興,當時就命監工將所有民工的絲線全部收集起來了,連夜命人扎成一根七尺長的寶鞭。寶鞭扎成以后,秦始皇要試下寶鞭是不是真能趕山填海。他將鞭子甩了兩下,第一下子就把南山的一塊石板打開了一條石縫,就形成了現在三角山臥仙峰旁邊的景點“一線天”,第二下子甩在了靈秀山旁邊,就形成了現在的金邊溪。秦始皇大喜,決定把離東海幾千里外的南山趕去填東海,于是他朝南山連抽了兩鞭,當時山搖地動,電閃雷鳴,飛砂走石,南山的山頂被打開了兩道深洼后騰空而起,一直飛向東海并將東海填了,就變成了三座山峰,所以后來人就稱此山“三角山”。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