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南京圖書館

更新時間:2024-06-02

別名
Nanjing Library
官網
點擊查看
開放時間
09:00~21:00
圖書館等級
國家一級圖書館
所在地/隸屬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189號

館藏資源

南京圖書館總體館藏已形成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資源體系,有館藏超過1100萬冊(截至2013年),藏書總量僅次于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位居全國第三,亞洲第四。

館舍面積2.37萬平方米,藏書超過1100萬冊(截至2013年)。其中有圖書、報刊,還藏有地圖、圖片、金石拓片、縮微膠卷、幻燈、錄像片、唱片等。該館藏有古籍善本1萬部10萬冊,有唐代人寫本、遼代寫經、宋本方志、元刻散曲總集等稀見古籍和大量明刻資料及明清抄本。南圖還相當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樓舊藏。江蘇省圖書館學會和江蘇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均設在南圖。

古籍文獻

南京圖書館所藏上百萬冊古代文獻,就是在近百年風雨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其中國學圖書館藏書十之八九得之于私家藏書樓,以錢塘丁氏八千卷樓、武昌范氏木犀香館、桃源宋氏之藏書最為著名。在中央圖書館時期,曾兩次大規模地收進歷代文獻。第一次是抗日戰爭初期,江、浙、皖、滬的藏書世家,為了生計所迫,同時怕被人劫掠,因此大批善本圖書逐浙流入上海書肆中。當時在鄭振鐸等愛國人士呼吁下,重慶教育部同意從中英庚子賠款會撥交中央圖書館的建筑費中提取部分,收購上海書肆文獻;第二次是在抗戰勝利后,接收陳群澤存書庫的藏書。1948年冬,中央圖書館挑選館藏珍善本書籍13萬余冊,分三批運往臺灣。其中包括原澤存書庫的全部善本文獻。新中國建立后,南京圖書館的古代文獻通過各種途徑,又增入了很多,如1952年起陸續接收原蘇南文管會調撥的線裝書就達數十萬冊。而得之于藏書家的圖書也有不少,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朱希祖遺書與顧氏過云樓藏書。

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要收藏1949年(即新中國成立之年)以前印制、書寫而成的各類文獻資料的部門?,F共有歷史文獻圖書、報刊230萬冊,其中古籍約160多萬冊。歷史文獻是館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萬冊,民國文獻70萬冊。古籍中善本又達14萬冊,其中不乏唐代寫本、遼代寫經、宋、元、明、清歷代寫印珍本,已有282種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另外,部門還收藏有歷史文獻影印本、縮微膠卷、電子版讀物,以及與研究歷史文獻有關的新版平裝書等,可提供讀者在館查閱。

民國文獻

藏書來源:南京圖書館的前身是國民黨的中央圖書館和江蘇省國學圖書館。解放后,這兩個館的藏書除少部分運往臺灣外,大部分保留了下來。特別是國民黨逃離南京后,許多政府機關、團體及中央政治學校所存文獻也被送抵我館。日本同文書院及英國文化委員會留下的解放前出版的日文、西文原版圖書在我館也保存的相當完好。因此,我館就成為了目前國內為數不多、保存民國文獻資料最為完整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

藏書特色:南京圖書館所收藏的70余萬冊民國文獻,包括民國時期的圖書40萬余冊、期刊近萬種,報紙千余種。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科學和體育各個領域。其中政府出版物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在全國獨占鰲頭。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公報、會議紀要、法令法規以及議會、國會、舊政協、國民大會、國民黨各軍事機構、國民黨黨務方面的重要文獻;國民黨政界、軍界要人的傳記資料等。尤其是大量的、尚未公開出版的油印本內部資料,史料價值很高。另外,館藏的革命書刊也為一大特色。各個時期共產黨領導人著作、各個革命時期的宣傳刊物,真實的記錄了共產黨人的奮斗歷程,再現了我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史實。

中文書刊

南京圖書館中文圖書資料中除豐富的歷史文獻之外,建國以來的中文書報刊,學科覆蓋面廣,收藏全面、完整、豐富。結合我省政治、經濟、科研、文化、教育等建設的需要,中文圖書的入藏量逐年遞增,現已達到年入藏3萬余種,近10萬冊。同時擁有國內出版的中文期刊5430余種、中文報紙340余種以及大量港臺版書報刊。館藏中文資料還包括:各類標準、專利說明書、內部科技資料、“文革”資料等。

中文圖書

館藏中文圖書中江蘇地方文獻為收藏重點,盡可能做到系統、完整;各學科工具書尤其是年鑒收集較為齊全;擁有大量藝術、建筑、裝潢、廣告、服裝等各類精美畫冊、參考資料;法律、經濟、歷史、文學藝術、計算機自動化技術等學科資料豐富;注意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熱門學科資料的收集,確保了學術性、研究性、資料性文獻與通俗性、普及性文獻的有機構成,合理入藏。正是我館擁有了大量、豐富、系統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學科的各類中文圖書資料,才極大地滿足了各層次、各學科讀者的不同需求,從而保證了我館各項職能的充分發揮。

館藏中文圖書由于入藏年代不同,先后使用了多部圖書分類法組織藏書。藏書采用分類排架法。1975年前的圖書可通過館藏書本式目錄和計算機目錄查詢,在館閱覽。

中文報刊

館藏中文期刊5430多種,過刊總數已達20多萬冊(裝訂冊);中文報紙340余種,過報總數也已達3萬多冊(裝訂冊)。中文報刊資料盡可能做到系統、完整。豐富的館藏中文報刊中不乏珍品,許多報刊從創刊至今收藏完整,有著重要的研究和參考價值。我館中文報刊資料盡最大努力滿足讀者的需求,其查閱量也始終位居各類文獻資料之首。

館藏中文報刊分別采用流水號固定排架法。中文期刊又分兩個排架系統,其中一個是索取號前冠“A”。中文報紙的索取號前冠“B”。中文報刊都可通過卡片目錄(報刊名、分類)和計算機目錄檢索查詢。中文刊提供在館閱覽,70年代以后的可外借。中文報紙只提供在館查閱。

館藏港臺版的中文書刊索取號前冠“X”。

外文書刊

南京圖書館館藏外文圖書60多萬冊,其中1949年前出版的外文書占相當的數量。館藏舊外文圖書(以西文、日文圖書為主)主要來源于原中央圖書館(我館的前身)、中央政治大學圖書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圖書館、上海日本近代科學圖書館、原英國文化委員會以及從各處接受來的外文書刊。館藏舊外文書因來源多渠道,使用的分類表不同,排架的方式不一致而造成藏書體系的復雜。但我館舊外文書藏量大,品位高,其中不乏珍本和善本。館藏建國后新外文書根據我省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發展的重點和需求,側重于電子、輕紡、化工、機械、法律、經濟、文學藝術及各類工具書等的入藏。建國以來外文圖書的來源,以訂購為主,還包括與國外40多個國家、地區、高校之間的交換以及國外在華使館、機構、企業等的贈送等多種途徑。

西文書

館藏建國前舊西文書分固定排架和分類排架兩部分,因不同來源,形成并仍保持各自不同的分類排架體系。另有部分舊西文書后經整理按固定流水號排架,號碼前加“A”。舊西文書總數約為10萬冊。建國后新西文藏書按登錄號順序固定排架。將其中多卷書另外排列并加上卷次號,形成兩條線排列。數量達20多冊萬。

館藏這部分舊西文圖書中有一些是歐洲17、18、19世紀的出版物,主要以人文科學為主,包括哲學、宗教、歷史、地理、藝術類的圖書。其中尤其是有一定數量的圖書涉及到中國的哲學、宗教、歷史和風土人情。這部分圖書在當時一般是由外國傳教士及商人、外國使團、探險家帶入我國的,也有的是他們自己所著的有關中國方面的圖書,更是彌足珍貴。

南京圖書館收藏最早的是1654年(清朝順治年問)Martin.p.所著的《韃靼與中國作戰史》。此外還有1655年(清朝順治年間)Seme De·F Alvare所著的《大清中國史》,1697年(清朝康熙年問)Compte.Louis Le所著的《回憶與觀察——大清帝國游記》,1738年(清乾隆年聞)Du Halde,P.F.B.所著的《關于中國、韃靼、朝鮮、西藏的歷史和地理的考察》,1769年(清乾隆年間)Chece,M.所著的《關于孔子以及中國歷史的研究》等數十本。公元1801年以前的外文出版物為善本圖書。在1934年,中央圖書館曾以本館影印的《四庫全書珍本》與各國進行圖書交換,得到了許多關于論述中國的圖書。

關于佛教方面的圖書,如1879年(清光緒年間)Edikins,Joseph所著的《中國人佛教》,1884年(清光緒年間)Beal.S.所著的《中國佛教》;關于人物傳記方面的如1875年(清光緒年間)Legge.James所著的《孟子的生平及其著作》;關于游記方面的,如1771年(清乾隆年問)Osbeck,peter所著的《中國和東方航海記》,1804年(清嘉慶年間)Barrow,John所著的《北京及其它地區的旅行》。1863年(清同治年間)Knight,Captain所著的《喀什米爾和西藏的徒步旅行記》,這部分關于論述中國的圖書對我國的政治、外交等方面都起著作用。

日文書

館藏日文書分舊日文書和新日文書兩部分。

建國前入藏的舊日文書一部分按各自原有的分類體系組織分類排架。另一部分是經過建國后集中整理,采用流水號固定排架。舊日文書總數近10萬冊。

建國后館藏新日文書,采用圖書登錄號固定排架,將其中多卷書另外排列并加上卷次號,形成兩條線排列。新日文圖書索取號前加“N”(Nippon),以示與其他文種區別。數量達2萬余冊。

館藏舊日文書中也有相當數量的是反映和研究我國三、四十年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土人情、物產地貌等多方面情況的文獻資料。從原上海日本近代圖書館接收的藏書體系中還附有兩支輔助藏書,即“通俗文庫”:通俗文藝讀物和“中國專著”:集中了有關中國的專門著述。大量各類年鑒等工具書也是構成館藏舊日文圖書的特色。

俄文書

館藏俄文書系統是我館建國后建立的一個藏書系統,現已有14萬冊圖書。按固定排架號順序排列,為了便于區別,在俄文圖書排架號前加“P”。

特色資源

輕紡藝術類雜志

南京圖書館五樓外文書刊閱覽室現藏有日、英、法、意、港、臺版本的期刊雜志有紡織服裝樣塊、服裝設計、美術攝影、建筑裝潢、中外影視約二百余種。這些期刊大多數選自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刊物內容豐富,圖片實例很多,尤其是紡織服裝、鞋帽日常生活用品等輕工業產品的造型、色彩設計較為完整,自成系列,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于1990年創辦了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這也是江蘇省內首家專為盲人服務的圖書館。

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自創辦至今,深受廣大盲人讀者的歡迎。先后有全國人大《殘疾人保障法》考察組、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調研組、中國盲人協會及兄弟省市殘聯、圖書館的領導蒞臨參觀、指導工作,多家新聞單位對盲圖工作給予了關注和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根據盲人通過聲音吸取外部信息的特點,盲圖配置了錄音卡座、VCD、CD播放機、快速復錄機、光盤刻錄機、電腦、錄音制作等設備,并擁有各類盲文圖書1500余冊、磁帶16000余盒、CD光盤2000余盤。內容涉及政治、法律、醫學、教育、文學、藝術等方面。服務方式主要有電話咨詢、預約、上門服務、建立集體外借點服務、免費為盲人讀者復制有聲讀物、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盲人讀者活動。

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將密切結合盲人讀者的閱讀傾向,不斷地擴充資源存儲量,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力爭把盲圖辦成盲人讀者的學習樂園。我們也殷切期望進一步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與支持,為提高盲人文化素質,平等參與社會活動,擺脫困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樓層功能

負一

該層設有展覽廳、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及六朝遺跡展示區。

展覽廳面積870平方米,隔斷靈活,可舉辦多種類型的展覽。

學術報告廳面積500平方米,不定期舉辦會議、學術報告、講座等各類活動。

多功能廳面積1020平方米,設有座位364個,品牌公益文化活動“南圖講座”每周六、周日上午在此舉辦。

六朝遺跡展示區已成為南圖新館公共區域的一大亮點。以“湮沒的皇宮”為主題,用玻璃地坪保護起六朝時期梁代建康城內皇城遺跡,免費向讀者開放。

一層

該層設有導讀臺、存包處、綜合服務區、中文報紙閱覽室、少兒書刊借閱室、視障人書刊借閱室。

導讀臺解答讀者疑問并幫助協調解決問題,引導讀者有效利用圖書館。

存包處設有44組自助存包柜,為讀者免費提供1056個存包位。

中文報紙閱覽室面積750平方米,提供館藏近500種中文現報紙閱覽、以及中外文過期報紙、網絡版報紙的查閱服務。讀者免證入室閱覽。

少兒書刊借閱室面積360平方米,提供館藏2萬余冊各類少兒圖書、期刊、報紙的借閱和網上沖浪、多媒體欣賞等服務,并舉辦各類型少兒活動。

視障人書刊借閱室提供館藏2.6萬余冊(盤)盲文書刊、有聲讀物的借閱、復制以及視障人專用電腦上網、盲文打字、助視儀和館藏資料影片放映等服務,不定期開展各類殘障讀者活動。

綜合服務區位于一樓大廳南側,分為總服務臺、電腦目錄檢索兩個區域,總面積400平方米??偡张_提供辦證、咨詢、還書等服務,并配備了最新的叫號設備,方便讀者辦證。電腦目錄檢索區配有計算機24臺供讀者檢索南圖館藏書目。

二層 該層為書刊借閱服務區,設有中文圖書借閱、外文圖書借閱區域。提供館藏近5年近40萬冊中文圖書(包括附書光盤)、以及約3萬余冊原版外文書的借閱服務。

三層

該層以書刊閱覽服務為主,設有中文圖書閱覽、中外文期刊閱覽、中文過刊借閱、中外文工具書查閱和文獻檢索區域。提供館藏近3年18萬余冊中文圖書、近6000余種中文現刊閱覽服務;1.6萬余冊中文工具書、5000余冊外文工具書、50余種檢索工具書、近60余個數據庫、近3年1300余種外文期刊和5種外文現報紙的查閱服務;近6年4萬余冊中文合訂本期刊閱覽外借服務。同時提供文獻檢索、參考咨詢等專題服務。

四層 該層為專題文獻服務區,設有港澳臺文獻、藝術圖像資料、民國文獻、地方文獻等十多個專題閱覽區。提供館藏10萬余冊專題類書刊,4萬余冊港澳臺書刊報、德語和國際交換資料,6萬冊民國文獻與地方文獻新印本,部分民國文獻原本,以及4萬余冊藝術圖像書刊資料的在館閱覽服務。同時提供各類課題咨詢以及跟蹤服務。

五層

該層設有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欣賞室、古籍閱覽室。

電子閱覽室配有電腦225臺,可提供Internet訪問以及60個中外文數據庫、電子書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的查閱服務。

多媒體欣賞室配備先進的多媒體欣賞設備,可提供資料片播放、音樂欣賞服務,并可適用于小型會議的召開(暫未開放)。

古籍閱覽室:提供5萬冊新印本、1萬盒縮微膠卷與部分電子版、原本古籍閱覽服務。古籍新印本可提供復印服務。同時提供各類課題咨詢以及跟蹤服務。

六、七層 六七層為典藏文獻服務區,為讀者提供典藏中外文過刊及典藏中外文圖書咨詢、查閱及復印服務。每層均設有環境安靜優雅的閱覽室,讀者可在該室閱覽典藏文獻。

借閱辦理

成人:直接到圖書館一樓大廳南側辦理只需要本人身份證(軍人證或護照)和復印件以及100元押金,(英文書籍400元押金)借書證沒有有效期,借書30天,可以續借一次10天。

兒童:直接到圖書館一樓大廳南側辦理只需要本人身份證和復印件以及50元押金,借書證沒有有效期,借書30天,可以續借一次10天。

年齡在10-15周歲的少兒讀者,憑戶口薄和一張本人照片在新館的少兒借閱室辦理《臨時少兒閱覽證》,憑證閱覽。

殘疾讀者憑殘疾人有關證件,在“視障人借閱室”免費辦證借閱。

交通指南

地址

總館地址: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189號

信息部地址:南京市玄武區成賢街66號

古籍部地址:南京市鼓樓區龍蟠里9號

郵編:210002

交通

地鐵

南京地鐵2號線和南京地鐵3號線到大行宮站,下車步行1-2分鐘即到達。

公交

29、44、65、95、304、游1、游2到總統府站,下車即到達。

1、5、9、25、163到大行宮站,下車步行2-3分鐘即到達。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